书客居 > 调教大明 >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东宁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东宁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书客居 www.shukeju.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辽阳镇城也是兴建于洪武年间,当年以沈阳中卫和辽阳卫,东宁卫,还有广宁、宁远诸卫确定了辽东四路两镇城二十五卫一百二十余堡近两千里边墙,在肃清了蒙元残余势力之后,十几万卫所军人开始在辽东大地上屯垦驻防,生根发芽。

    到现在为止,辽阳镇城已经发展为南北两城,方广超过二十里的庞大城池,在关内,这个规模并不算惊人,稍微有一定名气和战略地位的府城都能达到,而南北两京规模都超过五十里,苏州扬州开封都是超过四十里周长的巨大城池。

    但在关外这样的苦寒化外之地,特别是辽东根本没有发展民政,到现在还是以军制民,到处都是卫城和所城,堡城,关台,驿站,后世知名的城池,几乎全部都是这些军事色彩城市转化而成。

    最少,在眼前来说,辽阳城的规模已经足可傲视同侪,在辽东大地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城。

    如果不是因为北虏的强大压力,朝廷是不是能放这个二十不到的毛头小子到辽阳来折腾,这也真还是未定之天。

    自肃清门入,要抵达南城东北方向的副总兵官邸正好要穿过大半个南城,甫一入城,便是一次庞大的入城典礼。

    在最近距离观察辽阳城的时候,惟功看到城基是以条石包筑夯土,底基坚实异常,而城高三丈三分,箭楼,角楼台,密集分布,果然是:“高厚壮阔,屹然雄峙。:”

    与当时大明的所有城池一样,辽阳城内外南北东西都是道路发达,每条道与其余的城池和驿站相通,四通八达,城内是一个十字套一个十字,犹如棋盘一般的齐整,从布局来说,是标准的中国城市建筑布局,而以实际功用来说,因为是一个军事镇城,设计之初强调实效,所有的建筑都高大厚实,比起内地的普通城池来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自成一番格局。

    在步入这个城池的时候,惟功的心中惟有各种感慨,这座城市,就在他的脚下,万世之基,可以说是由今日始。

    在京城,虽然他在激流中奋勇向前,有英国公府为他的后盾,但从内心深处,他却是无比彷徨,根本就是无根的浮萍,无人可依。

    如果不是顺字行的兄弟们和七叔七婶,他的京城岁月会更加的黯淡无光。

    及至废立风波时,他已经拥有了自己强大的势力和无人轻侮的实力,但仍然是有朝不保夕之感。

    没有绝对的力量,留在京城那种地方,不安的感觉会始终藏在心间,无日不敢忘怀。

    就如万历猜忌惟功一样,惟功心中,又何尝没有一日不在想着真正的自保之道?

    现在机缘凑巧,终于将这座城池给与了他,由此建立的基业,要强过令朝廷不敢动的李成梁,傲视天下!

    “恭迎大帅。”

    “大帅远来辛苦,请饮小店的上等好酒。”

    自城门而入是一条直通东西的大道,沿途除了衙署之外,便是招牌幌子林立的各式店家。布店,鞋店,米店,力行,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店铺当然是最多,然后便是各种各样的商铺,林林总总,一眼看去,便有过百家之多。

    当时的商品名目当然远不及后世之繁多,但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比如纸,便是有产地和性能之分,光是纸一样便能分数十种,从最上等的宣纸到出恭用的草纸,特色分明,童叟无欺。

    辽阳城从建立之初到调入各卫,再迁入自在州等归降的女真人,从军户两万五千人到如今,城中最少有二十万以上的居民,除了规模和战略地位为辽东第一外,商业也是极尽繁荣和发达,所谓“辽阳春似洛阳春,紫陌飞花不见尘”是也。

    沿途的商民,向着惟功一行殷勤致问,在这里不比内地,不要说惟功刚斩了速把亥,声望正隆,便是一个寻常总兵来了,沿途也必定是这般景像。

    “各位父老不必如此,”四月的春天已经十分和暖,甚至在中午时已经有初夏的感觉,惟功的脸上也是满面春风,骑在乌云之上,向着城中的商民拱手致问,大笑道:“本将前来辽阳,务使地方安靖,请父老们放心。”

    他穿行在茶楼酒铺商行之中,除了商民之外,便是穿着中低等武官袍服的人群,辽阳城中军户两万五千余人,放眼全国,有这么多军户编在城中的也真没有几个,惟功的话,不仅是安抚商民,同时也是安抚这些原本的辽阳都司和东宁卫三万卫的武官们。

    此外,还有很多青袍吏巾的吏员也混杂在人群之中,惟功此语,给不少人吃了颗定心丸。

    “都说新总兵少年勋贵,骄狂过人,今日看来,行事倒还得体。”有武官因为曹簠之败心不自安,此时出言宽慰自己。

    也有人不屑一顾,冷笑道:“听其言,观其行才是正办。”

    武官们是这样的态度,吏员们就务实的多:“我等吏员,月支粮一斗半,吃饱饭都不易,只盼新总兵不要没事瞎折腾便好,其余的事,谁去管他?”

    “这话说的在理,嗯,就是这话了。”

    武官和吏员们还有议论,商民们就只是在商量,这新总兵听说是勋贵子弟出身,地位十分崇高,想必眼界很高,原本凑给曹簠的那份常例,不知道给新总兵是不是合适?少不得要派几个老成的商民代表,去总兵衙门寻总兵官的亲信家丁,试试口风,探探路子。

    这样想来时,虽然表面上笑容可掬,眼神之中,却是有遮掩不住的紧张。

    普通的军户则都是神色漠然,他们在城中生活,多半行的是最低等的贱役,除了关心自己每日的吃食,别的事情,全然不放在心上。

    经过神机库和右卫衙门,分守道衙门,再一直往东,便是钟楼所在,往南是辽阳书院和太仆寺,定辽左卫衙门,在里市街角,还有千户所和百户所在衙门,不过都是十分狭小,在辽阳城中并不起眼。

    城中最核心的地方,便是南城的中心,以两座对望的钟楼为界,钟楼之下,有高高耸立的华表仙柱,地面上不再是泥土街道,而是大块的方砖铺设,显的十分干净整洁。

    在华表之内,就是分巡道衙门,察院,苑马司,越过苑马司后,便是辽东都司衙门所在。

    这座衙署,原本就是辽东重心所在,历任的都指挥管辖着四路二十五卫十几万军人,连同卫所的余丁和军户的家属,都在都司衙门管治之下。

    大明设辽东都司之后,感觉辽东地方民风彪悍难治,既所谓:“边鄙瓯脱之俗,华夷杂揉之民,迫近胡俗,易动难安,非可以内地之制治之也。”

    加上又有女真和北虏混杂,边墙之内也不宜用民政而治,只能编以百户千户,以“万户管千,千户管百,节制易明,逃跑可稽也。”终明之世,辽东于军籍管理最严,各地:“卫所所著军户姓名,乡贯为籍,具载丁口,如有逃亡,可以籍追捕勾摄。”

    在此时此刻,各地都司几乎都是名存实亡,只管理户籍而已,在辽东这里,都司衙门仍然留有不少的权力,最少,在惟功经过时,仍能看到衙门内部人头攒动,显见并不是那种冷清清的清水衙门。

    不过这里惟功当不得家,辽东都司由辽镇总兵兼任,惟功只兼三万卫和东宁卫,连辽阳所在的定辽左右中前后都是仍由辽东都司管理,惟功并不能过问卫所的具体事务。

    因为是实土卫所,辽东和云贵的土司一样,卫所的长官和千户百户都几乎是世世代代的世袭,只是云贵是夷人土官,而辽东则是不折不扣的汉将而已。

    卫所就是这些将门的地盘,比如宁远祖家就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世袭的卫指挥,卫下除了是指挥一人,同知二人,佥事四人的标配之外,还有经历司和镇抚司,前者负责日常事务,由吏目和各小吏充斥其中,后者是卫所的执法机构,当然也早就名存实亡了。除了这些全天下各卫所都一样的东西之外,辽东的各卫还设吏礼户兵刑工等六房,也称六科,这与地方府县衙门相同,以六科处理卫下民政,同时与山东布政和按察两司派到辽东的官员配合,辽东巡抚和其派出的行台总其责,不论军政,都是由巡抚为最高负责人。

    在惟功这里,辽阳城是他总负责,另外他兼三万卫,就是可以对开原铁岭一线的边防插手更多一些,对开原马市也能干涉,这是辽阳副总兵的福利。

    至于东宁卫,则是辽阳附城卫,核心地区是在北城,当年用来震慑女真,原本曹簠在辽阳时没有兼东宁卫,到底惟功面子大些儿,朝廷将东宁卫给了他。

    经过定辽前卫库,仪制稍下一等的原辽阳副总兵府邸便在眼前,牌坊,石亭,拦马桩,下马石,一应俱全,只是比都司衙门下一等,也比设在东宁卫的辽镇总兵府邸更下一等。

    经过这么些天的准备,张用诚和侍从室的上下人等已经将此处打扫一清,曹簠留下来的旧日痕迹,一扫而空。

    惟功下马之时,数百将佐齐涮涮行礼如仪,马靴齐碰,一时竟有地动山摇之感。

    随行过来的一些官吏不免有吃惊之感,这位新来的副总兵,仅以眼前来看,已经是与前任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