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客居 www.shukeju.cc,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史记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这里说,秦王嬴政听说赵高能力极强,精通狱法——所谓精通狱法,就是精熟法令条文,再无辜的人落到他的手中,他也有办法让你乖乖认罪。于是秦王嬴政提拔赵高为中车府令。从此以后,赵高就成为了秦王嬴政小儿子胡亥的家庭教师,专门教授胡亥刑狱理论知识。但不知怎么搞的,赵高犯了大罪,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罪,但秦王嬴政高度重视,令蒙毅以法令制裁。此案由秦王嬴政亲自来抓,蒙毅岂敢怠慢?判决赵高死刑,除其宦籍。等判决书下来,秦王嬴政却一笔勾销,对赵高犯法之事,不予追究,官复原职。

    这原来是秦王嬴政恶意设计的一个圈套!

    由于秦国当时的法令随意性,秦王嬴政的话就是法,所以官民触犯刑律,完全是件无厘头的事件,说你犯罪你就犯罪,连个说理的地儿都找不到。而秦始皇之所以故意亲抓此案,目的就是为了让蒙毅判赵高死刑,然后他再来个大赦,他做善良厚道的好人,让蒙毅做恶人。

    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赵高对他感恩戴德——是我给了你生命,你凭什么不感恩?既然感恩,就不会再有二心,就会死心塌地。但同时,这样做却也带来了反面效果:赵高和蒙毅结仇。

    而蒙毅的哥哥蒙恬,又是秦王嬴政大儿子扶苏的亲信,属于太子党。于是赵高和蒙毅之间的私仇,就成为了秦王小儿子胡亥,与大儿子扶苏之间的死仇。正是因为秦王嬴政的这个布局,导致了他死之后,小儿子胡亥和赵高发动沙丘政变,杀死大哥扶苏及蒙毅、蒙恬兄弟。紧接着又杀害了秦始皇的其余儿子,车裂了秦始皇的十个女儿。

    如果说,这一切就是秦始皇想要达到的目的,那倒未必。但秦始皇是一切事件的开端,是仇恨规则的制定者,这却是事实。

    深谙权力秘密的秦始皇,最是知道他之所以高高在上,就是因为被他压制的人们彼此仇恨残杀。所以他总是不失机宜地挑拨手下相互仇恨,没有仇恨就凭空创造出仇恨。

    大儿子扶苏和小儿子胡亥,原本没有仇恨。蒙氏兄弟与赵高也没有仇恨。但没有仇恨不符合权力的法则,所以秦始皇在蒙氏兄弟和赵高之间,设置了一个仇恨子程序。这个程序一旦运行起来,就顺理成章地走到了最终的结果——大秦帝国被秦始皇规制的仇恨法则所吞噬。

    灭六国者,就是六国自己。而灭亡大秦帝国的人,则是秦始皇自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秦始皇居心险恶,在人群中播下仇恨的种子,犹如燎原之野火,将他的家人笼罩在仇恨的怨毒之中——倘他九泉下有知,目睹自己亲生的十个女儿,被拖到集市上活生生地分解成尸块,不知道他会说什么。他会不会说:“女儿们,为了让老爹玩得开心,你们就牺牲了吧”这太违反人性了,但权力就是具有颠覆人性的效能!

    总之,赵高不过是秦始皇精心设计的仇恨子程序,他之所以摧毁大秦帝国,只是程序运行的最后结果而已。这件事,真的不能怪罪于赵高。

    刘邦对此洞若观火,所以派使者送信给赵高,对赵高的行为表示了高度嘉许,并希望赵高再接再厉,再立新功,配合他刘邦完成最后的流程。但赵高并没有配合刘邦,他也没有配合秦二世。他躲起来,装病不露面。

    史书上说,这是因为赵高欺瞒秦二世,总是说起义军只是三五毛贼,不成气候,如今起义军势力坐大,赵高生恐秦二世追究他的责任,所以躲起来不敢露面。

    实际上,赵高躲起来,只是在思考如何配合刘邦除掉秦二世。

    大限将临,秦二世是有预感的。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一只白色的老虎,冲上来咬自己车乘的左边骖马,并且把骖马咬死了。这个梦让秦二世忧心忡忡、心惊肉跳,就叫来负责占梦的官员,占一占这个梦是怎么回事。

    官员占卜后,说:“此乃泾水作祟。”

    泾水作祟?这个结论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但秦二世信之不疑,认为这是泾水之神对自己有意见。

    于是秦二世决定去找泾水之神谈谈。他起驾离开皇宫,来到了望夷宫。

    望夷宫距离咸阳很远,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为了北望夷而建造的。想想吧,这个宫殿,都能够看到北方的游牧民族,可知秦二世离开权力统御中心有多远。虽然望夷宫距离权力中心有距离,却在泾水的边上,这就能够满足秦二世要和泾水之神谈谈的要求。

    抵达望夷宫后,秦二世沐浴斋戒,不近女色,不吃肉,不吃大荤,以免泾水之神讨厌他。他打算在泾水之上,为泾水之神建立祠堂,先是把四匹白色的马,捆起来沉入泾水中,作为赠送给泾水神的礼物。

    正在忙着和神灵对话,不知是谁把前线的战报报给了他。秦二世发现自己这边的军队,居然全都成了起义军,很是上火,就派了使者去咸阳批评赵高,让赵高上点心,快点解决这个问题。

    送走使者之后,赵高命人把自己的女婿阎乐和弟弟赵成叫了来。

    赵高的女婿阎乐——不是说赵高是太监吗?他怎么会有女婿?

    这件事,实际上是秦汉史中一个饶有趣味的难题。

    6、最后的谈判

    涉及赵高女婿的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史记的原始文本中来: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史记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有关赵高的身世,全在这段文字里。这里说,赵高,是赵国王室中较为疏远的亲属。他家里兄弟几人,都生于隐宫,而他的母亲遭受惩罚,世世代代沦为贱婢。而当秦王嬴政让蒙毅判赵高死刑,故意唆使二人结怨时,蒙毅的判决中还有一项:削掉赵高的宦籍。

    由此,围绕着这段简单的文字,引出秦汉史上的三大门派:

    第一派称正常派。此派人士认为,秦始皇时代的宦官,并非是太监,而是家庭教师的意思。看看这个宦字,就是家里的臣子的象形字。试想,如果宦籍是太监,这东西能削掉吗?只有家庭教师的注册资格才有可能被注销。此派人士还认为:所谓的隐宫只是稳宫之误,稳宫就是皇宫中的苦刑室,赵高的母亲就是被送入苦刑室中劳作,被人奸污后生下赵高的。所以赵高压根不是太监,不是太监,当然可以有女儿了。

    第二派称反常派。此派人士认为,秦始皇时代的宦官,就是太监。隐宫就是隐宫,不是什么稳宫,就是把男人咔嚓一切,去势阉割的残酷场所。赵高就是生于这么个古怪的地方,是他母亲被人淫污之后,生下来的。但赵高本人很反常地没有被阉割,所以才会入朝为官。所以他当然可以有女儿。

    第三派称异常派。此派人士认为,赵高就是被阉了,落到秦始皇之手,岂有幸存之理?不阉割就太异常了!但阉归阉,阉了之后固然不可能再生育,可是他可以收养干女儿。既然有了干女儿,再有个女婿,也就从异常转为正常了。

    总之,大家说来绕去,观点虽然千变万化,但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承认赵高有女儿——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没人敢碰这个结论,碰了的话,就没办法解释赵高的家庭机密会议了。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赵高趁秦二世缺心眼,不在咸阳,远离权力中枢的机会,叫来女婿阎乐及弟弟赵成,商量说:“你看这个秦二世,真不是个玩意儿,把个国家弄成这样。没办法,秦二世必须为国家的现状承担历史责任,就让他下课吧,别让他再折腾下去了。秦二世下课之后呢,我考虑让宗皇子婴,出任换届的领导人,你们几个,都非常支持我的建议,对不对?”

    赵高突然之间推出来个子婴,又让史学家们措手不及,乱成一团。有关这个子婴,学界也有三大门派。最有势力的是孙子派,该派人士认为,子婴是秦始皇大儿子扶苏的儿子,是秦始皇的孙子,所以称孙子派。目前此派的观点已经成为学界主流。

    但还有两个支流,一个支流称弟弟派,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有一个少年派,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是秦二世漏掉杀的一个哥哥。这两个支流也不是毫无依据,双方都有过硬的史据。

    总之,有关赵高的正常派反常派异常派,及子婴的孙子派弟弟派少年派,都是枝节,重要的是,大秦帝国在赵高的主持之下,真的要换届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高这个女婿是很不给力的,不配合。所以行动伊始,赵高先行派人杀入女婿阎乐家,把阎乐的妈妈,也就是赵高的亲家母给抓来了——从这件事情上来看,赵高其实打亲家母的主意已经好久了,趁这机会满足了心愿。

    老妈被老岳父抓去做人质,阎乐感觉家里好乱。万般无奈,只好带着官吏士兵一千多人,来到了望夷宫,先把负责秦二世安全的卫令仆射抓起来,斥责道:“你摊上大事了你知不知道?有盗贼入宫,你为什么不阻拦?”

    卫令仆射很诧异,辩解说:“怎么可能?周围士兵的巡逻很严密,我也没有接到警讯,怎么可能会有盗贼闯入宫中?”

    阎乐斥责道:“情况如此危急,你还在这里跟我抬杠,叫你抬杠,叫你抬,你抬,抬抬抬不由分说,就把卫令仆射打死了。”

    而后阎乐入宫,命令士兵引弓搭箭,瞄准宫里的太监侍卫,逐一射杀。宫里的太监们惊慌失措,有的逃跑,有的与阎乐展开搏斗,须臾死了几十人。

    阎乐来到了秦二世的寝殿,向着秦二世居坐的帷帐猛烈射箭。秦二世很生气,命令侍卫们还击,可是侍卫们都已吓破了胆,没人敢上前。这时候秦二世才醒过神来,左右一看,看到个多年来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宦官,就埋怨道:“怪你,都怪你,事情都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那宦官回答说:“拜托大哥,我正是因为不敢说,才活到今天。以前告诉你真情的人,都被你给杀掉了。”

    “这个总之都怪你!”秦二世愤愤不平之际,阎乐已经持剑大步上前,走到了他的面前,斥责道:“胡亥,你个缺心眼的王八蛋,你骄横妄为,滥杀无辜,大逆不道,天下皆反,现在你自我了断吧!”

    秦二世淡定地道:“先别急,我能不能见丞相一面,大家再聊聊?”

    阎乐道:“别做梦了,快点自己动手吧。”

    秦二世笑道:“要不这样好了,就给我一个郡,让我称王吧。”

    阎乐道:“你琢磨什么呢你?没门!”

    秦二世笑道:“要不然,那就给我一万户人家的税收吧,当个侯爷也蛮逍遥的。”

    阎乐道:“这也不可能。”

    秦二世又道:“那我再退一步,就让我和自己的老婆,当个善良厚道的老百姓吧。”

    阎乐说:“你怎么这么麻烦?我奉丞相之命前来,替天下人诛杀你,你就算再能扯皮,也救不了你的老命,还是快点自己动手吧。”

    秦二世叹息了一声:“何必呢,你说这是何必呢?”

    秦二世被迫自杀,退出历史舞台。他在位仅仅三年,史家评述说,三年之中,他竟然没有做一件像样的事,也算是难得了。

    7、打不死的赵高

    秦二世自杀之后,赵高在咸阳主持并召开了领导干部高层会议,通报了这一不幸事件。宣布说:“秦国,原本就是个王国,只是因为始皇成为天下的君主,因此称帝。可现在的情形是,人家六国都已经恢复了,各自建立了各自的国家,现在咱们秦国地方很狭小,再用此前的名称称帝,不妥当。”

    所以,秦国不能再称帝了,尊重现实,改称王吧。

    赵高提名子婴为秦王,与会官员举手表决通过,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子婴出任秦王,第一件事是将秦二世下葬,以平民的身份,将秦二世埋在了杜县南的宜春苑。

    然后赵高来找子婴,通知他说:“你,子婴,从今天起不许吃肉,不许和你老婆上床,听见了没有?”

    子婴垂手而立:“是,是,我一定不和你老婆为啥呀?”

    “这还用问吗?”赵高恼火地道“因为你要斋戒沐浴,要到宗庙中受礼,接受传国玉玺。告诉你,这传国玉玺老值钱了,是当年楚国那块和氏璧雕成的。你要斋戒五天,以示郑重。”

    子婴:“是,是,请领导放心,我一定认真斋戒。”

    赵高走了,子婴先清汤沐浴,换了宽松干净的衣服,将老婆赶走,然后坐在空室中斋戒起来。斋戒了几天,感觉心惊肉跳,就把两个儿子,以及一个叫韩谈的宦官叫来,说:“儿子,你们听说外边有什么动静了吗?有没有人跟你们说起过,楚国那边已经派人潜入咸阳,秘密联络赵高,说是要消灭秦国的宗室,然后瓜分土地,在关中称王,这事你们有没有听说?”

    看看这个子婴,他斋戒沐浴了几天,竟然斋戒出如此精确的情报,连刘邦派使者入关,来找赵高的事,都被他给知道了。

    然后子婴依据他所掌握的情报,进一步推理说:“现在赵高让我斋戒,说是到宗庙祭祀祖先。这分明是想把我诱入宗庙之中杀掉,我不能就这样由他宰割,我要反抗。”

    两个儿子问:“现在人家大权在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连秦二世都是说杀就杀,我们又有什么能力反抗?怪就怪秦始皇这个王八蛋,弄出来这么个可怕的集权体制,一旦权力落入人手,那就是人为刀俎,咱们家是鱼肉。你说秦始皇是怎么想的呢,嗯?他作威作福的时候,怎么就不替子孙后代想想?”

    子婴道:“少来了,暴君这种动物,是灭绝了人性的。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享受是以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代价的,但他们只要自己爽,连自己亲生的女儿被人家撕成碎块,他都没有感觉。”

    两个儿子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难道只能等死不成?”

    子婴道:“没错,我们就在家里等死。”

    等——赵高死!

    等斋戒的日期过去了,赵高派了人去叫子婴,吩咐子婴去宗庙。可是派的人去了后,却不见回来,也听不到子婴那边有什么反应。再派几个人去,还是没动静,赵高就有点火大了,亲自来找子婴:“子婴,你怎么回事?不是告诉过你马上去宗庙的吗?你怎么还不快点动身?哼,无组织无纪律,简直还反了你了”话音未落,斋宫大门突然关闭,就见子婴的两个儿子率领家臣们,宦官韩谈则引着他的支持者,各持刀操枪,突然跳出来,不由分说,照赵高连砍带戮。

    赵高不察,当场被杀。

    如果这时候把赵高揪起来,请他留下一句遗言,他一定会说:“唉,冤冤相报何时了啊,秦始皇害我全家,我再害他全家,现在他们家人继续害我唉,这事都怪秦始皇,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你不能和大家和平相处,而要开创相互坑人害人的规则呢?”

    总之,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赵高,只手摧毁暴秦政权的人,就这么轻易地被杀掉了,这让许多人无法接受。人们认为,像赵高这样的人,能够在秦始皇身边生存下来并最终反噬始皇子孙,必然有其过人之处。遂有拾遗记一书中称,赵高当时并没有被杀掉,而是被子婴抓了起来。子婴把赵高悬于咸阳监狱的枯井之中,饿了七天后打开一看,嘿,赵高正在筐中做着吐纳功夫,皮肤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健康到了不能再健康。于是子婴命将赵高放在大锅里,下面添了柴禾烧。烈火烧了七日七夜,那锅水却始终不见烧开,再看赵高,仍然是活蹦乱跳,笑眯眯地看着大家。

    这事麻烦了,这人怎么也不肯死,怎么办呢?

    只能拿刀切割了——“子婴囚赵高于咸阳狱,悬于井中七日不死,更以镬汤煮七日不沸,乃戮之”

    这个记载,不过是齐东野语,道听途说。但可见后人对赵高其人的景仰。如果不是他摧毁大秦帝国,刘邦又怎么可能有机会?

    杀掉了赵高之后,子婴以秦王的名义发号施令,将赵高家诛杀三族。然后子婴召集军事将领,商讨对策,并派了部队抵达峣关,狙击刘邦的军队。

    8、帝国灭亡

    峣关,在武关的西面,蓝田的东南。

    刘邦见状大怒,就要强攻。这时候张良出来,劝道:“不可以,现在秦兵正是最强势的时候,与之硬拼,未必能打赢。不过呢,秦兵那边带兵的将领我知道,他是屠户的儿子。这世上,有两种人物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打动,一是商人,二是心眼狭小的人。我建议咱们大家暂且按兵不动,咱们这边不是攻城略地,抢了不少金银珠宝吗?留着这些金银珠宝干什么?咱们又不开珠宝店!还有个说客郦食其,他好像闲在一边好长时间了吧?不如让郦食其拿着这些金银珠宝,去秦兵那边谈谈——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还有,咱们这边人手好像不够多,快点派人在所有的山上插上旗帜,假装我们好多人的样子,吓唬秦兵,就这样连拉拢带吓唬,应该会起效果。”

    刘邦听了大喜,就命令士兵出身的周昌,在各个山头上广插旗帜,假装自己这边好多人马。同时郦食其怀揣大量金银珠宝,去找秦兵和谈。秦兵见到如此之多的珠宝,登时大喜,觉得人家刘邦就是够派头、大手笔,忍不住想要跳槽,过来和赏识自己的刘邦干。

    秦兵承诺,愿意和刘邦一起西攻咸阳。

    刘邦正要答应,张良突然又跳出来了,说:“不可以,这时候是进攻的最佳时机,赶紧消灭秦兵,赶紧。”

    张良建议攻袭秦兵的理由是:“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懈)击之。”(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张良这里的分析,是说将领欲叛,而士兵不从。那么士兵为什么不从呢?

    这是因为,士兵没理由服从。要知道,战争是违反人性的,人性具有躲避死亡,追求和平与舒适的特质。而秦汉时代的战争,却是强行把人送到战场上去,让你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拼个你死我活。士兵的心里,是很悲凉的,总感觉自己好似落进了一个险恶的圈套,被人坑害了一般。

    与刘邦对峙于峣关的秦兵,这辈子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而秦始皇及秦始世的无边富贵,又是以奴役他们为特点。为了让秦王朝更加残忍地奴役自己而来和刘邦血拼,是全无道理的事。而秦兵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他们的家人已经被扣为人质,如果不上战场,家人就会遭到报复。来是来了,但对统兵的将领,是怀有强烈的仇恨与怨怼的。

    这个时候,将领却突然命令他们倒戈,就会出现大麻烦。

    对士兵们来说,倒不倒戈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发现了将领不是个好东西。你看,他欺骗我们来到战场上,流血牺牲,他却收了人家的珠宝,说投降就投降,假的,一切都是骗人的。这时候士兵心里积攒的仇恨与怒火,就会突然爆发出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但肯定不会有好事。

    事实上,这个问题,项羽也遇到了。但是由于项羽考虑不周全,处置失当,结果又落得个残暴不仁的血手屠夫之名。而张良的脑子转得比较快,他知道这里有问题,就要在问题爆发之前,予以解决。

    于是刘邦命曹参、周勃和樊哙,绕过峣关,穿越蒉山,长途奔袭抄秦兵的后路,突然之间发动攻击。可怜秦兵不察,顿时乱作一团。

    秦兵炸了营,逃出峣关,向着咸阳方向逃窜。刚逃至蓝田南口,突然听到鼓声惊天,就见夏侯婴与灌婴,各统一队车兵杀出,再加上四面的山峰顶上,迎风飘扬的全都是义军的战旗,惊得秦兵魂飞胆裂,只能继续狂奔。

    逃至蓝田北,此地距咸阳只有一箭之遥了。突然间又一队军马斜刺里杀出,却是刘邦帐下头号悍将靳歙。

    靳歙和樊哙,是刘邦身边最凶残的两个人,他们俩都有一个割人头的爱好。而曹参、周勃、夏侯婴及灌婴,在割人头这方面就缺乏兴趣——是否对割人头感兴趣,是刘邦时代划分文臣与武将的分水岭。刘邦时代,文臣也上战场,有的比武将还能打。但在割人头方面兴趣不足的,多少能混个丞相干干,过于喜欢割人头,明显有点变态,刘邦是不敢用这种人来治国的。

    此役,靳歙又割下一大堆人头: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颗首级,俘虏五十七人。

    追过了蓝田北,前方就是灞上,就是咸阳城外,又称蓝田西。

    杀狗匠樊哙不甘心在割人头方面落后于靳歙,凶残地杀奔而来,杀秦都尉一人,斩首十级,俘虏一百四十六人,收降卒两千九百人。

    公元前206年,冬十月,刘邦五十一岁。大秦帝国在其立国十四年后,宣布灭亡。

    刘邦与秦始皇是同龄人,在秦始皇那恐怖权力的凌压之下,他活到四十八岁,熬到秦始皇一命归西,才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自己的追求。只用了短短三年,他就大踏步地走到了自己的人生顶峰,灭了大秦帝国。倘秦始皇泉下有知,一定会后悔得以头撞墙。

    唉,干吗要死那么早呢?只要再多活几年,先熬死刘邦,自己再死也不迟呀。你看看,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秦始皇花费毕生心血,辛苦打造的郡县制皇权体系,全数落入了刘邦之手,这多不值啊。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谁让秦始皇死得那么早?才五十岁就一命归西,你至于这么急吗?

    总之人生要淡定,死得太早,铁定要吃大亏。

    秦王子婴白马素车,颈系组带,捧着象征皇帝权力的玉玺和调兵遣将用的符节,出咸阳城,到轵道亭边,向刘邦投降。不知是谁向刘邦建议杀掉子婴,因为这个建议太缺心眼,被刘邦断然拒绝,笑道:“当初,楚怀王之所以选择我引兵西进,灭亡强秦,就是因为我太仁义,够宽容。何况人家子婴已经投降了,杀降不吉呀,会让后人骂死的。”

    将子婴押下去,交由监守的官吏看管。

    接下来就是——接受战利品。咸阳城中的无边财富,皇宫中的无数美女,终于到手了。

    冲啊!

    9、约法三章

    义军入城,兵分三路。

    刘邦是一路,他径扑皇宫,去抢宫里的美女。

    余者众家兄弟是一路,蜂拥而冲入官家库府,秦始皇费尽一生,抢夺及搜刮的无数金玉财物,全都在库府里呢。大家赶紧抢,错过这一次,这辈子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还有个萧何,他自己是一路。他直奔丞相府,冲进去后把所有的地图户籍、人口地图资料统统收了起来。在未来的楚汉相争之中,如果刘邦想要知道天下的险要关塞、户口多少,以及各地的实力强弱,只有来找萧何问个清楚。他是当时最清醒的人,避免了这群乌合之众落得个狗皮倒灶的下场。

    萧何是当时头脑最清醒的人,头脑第二清醒的,就是杀狗匠樊哙了。

    当时刘邦进入皇宫,目睹数不清的嫔妃宫娥、华丽宫室、轻纱帐帷,还有许多狗和马等宠物,刘邦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决定这辈子再也不离开了。可是很不幸,樊哙突然闯进来了。

    别人来,刘邦是不怕的,他原本是个爆脾气,破口大骂,一脚踹出,是他对手下人最经常干的事。但是樊哙有点不一样,因为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当老婆,和刘邦是连襟。所以当刘邦拥美在怀,遇到樊哙时,心里就有点忐忑,担心被樊哙捅到吕雉那里,后院起火,那就划不来了。

    果然,樊哙一进来,就问道:“沛公,你是想享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个乡下土财主?”

    “这个”刘邦支吾道“怎么着都行,樊哙你先出去,等一会儿我叫你你再进来。”

    樊哙不肯走,继续劝道:“沛公,这些奢侈华丽的陈设器物,正是导致秦国灭亡的东西呀。沛公你要振作起来,抵制这种奢靡生活的诱惑,赶紧跟我回到灞上去吧。你不知道,现在兄弟们都乱了套,全都抢疯了。”

    刘邦说:“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你先出去吧,我一会儿就来,就来”不由分说,硬是将樊哙推了出去。

    唉,不怪刘邦不给连襟面子,都怪美女太多,太漂亮。

    可是不承想,樊哙出去后,竟然把张良给招来了。张良进来,很严肃地对刘邦说道:“沛公,咱们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以前咱们老是说暴秦暴秦,这个秦国怎么个暴法?就是像你现在这个样子,沉迷于温柔之乡,不管天下人死活。咱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沛公你带着义军,苦历血战,杀入咸阳,你干什么来了?就是为了消灭暴秦。什么叫消灭暴秦?就是要让秦国的统治者,不能再像你现在这个样子。可你消灭了暴秦,自己反倒成了这个样子,这岂不是助纣为虐吗?更何况,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沛公你能够冷静冷静,不要再沉迷于这温柔乡、富贵巢的享受了。”

    话说到这份上,刘邦终于明白了,他不能再在宫里长留了,再待下去,后面络绎不绝,还会有好多人跑来劝他离开。大家既然选择了跟着他干,当然希望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带领大家继续在权力的道路上冲刺,而不是半途而废,中道而止。

    刘邦无奈,还军灞上。

    过了段时间,刘邦召集所有各县的父老、豪杰,召开了一个群众大会。会议上,刘邦说:“父老乡亲们,我对不起你们,来得太晚,让你们在暴秦的统治下受苦啦!那么你们主要受到了什么苦呢?就是个法令条文细密、严苛,稍不留神就犯法,犯了法惩治极严,正所谓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呀。所以从今天起,我和大家约法三章,我刘邦的法律,就三条:一是杀人者死,二是伤人的视情节严重给予判罪,三是偷盗的也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判罪。除此三条之外,所有的官吏,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等到诸侯们全都来到之后,咱们再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大家看如何?”

    成语“约法三章”就这样让刘邦创造了出来。

    刘邦对咸阳父老所讲的诸侯们,其实就是指项羽。

    此时,项羽正在提兵西进,直入关中。

    项羽大军,有六十万之众,顺利经过两河地区,但当行至新安地区的时候,项羽遇到了麻烦。

    项羽在新安遇到的麻烦,和刘邦在峣关所遇到的麻烦,在人际关系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刘邦因为有张良相助,轻易化解了当时的险局。而项羽,却因为解决这个麻烦的策略失策,导致了更大的麻烦。

    10、血腥坑杀

    在峣关,刘邦遭遇秦兵阻路,张良献计,以郦食其携金银珠宝以啗秦将。秦将果然见利心喜,答应投降,要与刘邦联合进军咸阳。消息传回后,张良立即让刘邦向秦兵展开进攻,理由是虽然秦将投降了,但秦兵未必愿意。与其等秦兵秦将闹起事来,莫不如趁此敌对态势之下,突然进攻。一来秦兵没有防备,此战必胜。二来趁战争状态消灭敌军,不管手段多么凶残,都能够被人接受。如果秦兵已经投降,然后再行骚乱,到时你再弹压,舆论就会抨击你杀降不吉。

    总之,所谓秦军投降了,在有些时候是个假命题,因为秦军不是一个人。有的秦兵已经投降了,有的只是随大流,但心里充满了敌对情绪,一旦时机来临,就会率先发难。这是统兵之人需要知道的常识。

    张良有这个常识,但是项羽却没有——他太年轻,他收服二十万秦兵的时候,才二十六岁。这个年龄的人,只是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人性缺乏足够的观察和了解。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对于人性的认知,持排斥态度。他们认为这种算计太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