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客居 www.shukeju.cc,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金庸武侠中,中原武林总会有这样一个帮派组织存在,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有着扶危济贫、心系天下的侠肝义胆。如果说,金庸老先生刻意塑造的郭靖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那么,这个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组织也足以称之为此了,而且,绰绰有余!这个帮派组织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帮的“丐帮”!

    在这里我们要进行介绍的,是丐帮的前身,乞活军!

    就像丐帮有传奇人物如乔峰、洪七公、黄蓉一样,乞活军也是一支不断创造着奇迹的部队,建立成汉帝国,诞生名将如冉闵、李农,着实轰轰烈烈,气势非凡。

    然而乞活军的起源与形成却是一个格外沉重的话题,但在那段历史中却无法避免也必须提及。我们需要通过它来窥探一斑那个时代处于绝望中的广大人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挣扎与反抗。

    乞活,乞求活命之意,没有人愿意死,于是,活不下去的时候,只能去“乞活”。乞活的人多了,再经过他人有目的的组织、培训,就成了军队——乞活军。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国的北方战场,乞活军很特殊,也很活跃,几经沉浮而不倒,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乞活军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流民集体,为自己乞活,被他人利用。同时兼具官方和民间组织两种性质。所具有的共同的目标(乞活)让乞活军成为流民中最为团结、活动范围最为广泛、历时最为持久的队伍,当然,这也与那个时候广大人民长期吃不饱饭有关。为了最基本的吃饭和生存的问题,乞活军四处流动作战,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贯穿整个八王之乱,贯穿整个五胡乱华,甚至直至南北朝的对峙。

    有天灾,有人祸,就有乞活军。

    我们换个说法:吃饭的问题,才是乞活军之所以存在的根源。

    在五胡乱华时期,中国北方连年战乱,各方势力相继登场和垮台,加上频繁的瘟疫和自然灾害,广大劳动人民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不能得到保障。

    晋惠帝永兴二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以致“城中粮尽,炙鼠拔草而食之”(《通鉴》);永嘉四年(310年),“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通鉴》);可以说是见什么吃什么,蝗灾过后,能留给人类的,恐怕也只有光秃秃的土地和遍地骸骨了;永嘉六年(312年)“幽州大水,人不粒食”(《晋书》)。人不粒食的意思就是:人连一粒粮食都没得吃。饥饿足以让人精神崩溃而做出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地区出现“易子而食”、“人

    相食”(《晋书》)的人间惨剧。

    天灾无法避免,人祸也时有经常。以并州(今山西北部)为例,“寇贼纵横,道路断塞”(《通鉴》),到处是强盗和兵乱,根本无安全可言。“府寺焚毁,邑野萧条”(《通鉴》),本该热闹的市井,颇有生机的乡村,处处残败如人间地狱。

    生存受到威胁,人们不得不四处流浪和迁徙,以寻求能带来一口吃食和片刻安宁的避难之所。然而,五胡乱世,安宁只能是相对而言,世上本没有“世外桃源”,即使是有,也不足以容纳天下百姓,多数人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活。

    四处奔走“乞活”的那些人们,就是流民,而乞活军的形成就是源于这样的流民的泛滥。流民,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因为战乱或饥荒,百姓无法生活,于是成群结队的迁往他乡。流民不同于移民,移民辗转迁徙后会定居下来,有最终的目的地;也不同于徙民,徙民是官方有组织的迁徙,到了地儿,说不准还有安家费可以拿。流民在形式上表现得更为松散,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哪里有粮食,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吃完了,再去找下一家。在中国的历史上,最为庞大的流民活动是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其实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