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客居 www.shukeju.cc,虹(茅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月下旬,沪宁路沿线炮火的恐怖又照例地在人们脑膜上渐渐褪色,繁华的上海的晚间,已经很冷,梅女士穿着很薄的绸夹衣,在马路上走。她刚从一个新认识的女朋友家里出来,要回到自己的寓处。秋风像一只冰冷的鬼手,在她全身抚摸,缩紧了肩膀急忙地走着的她,忍不住想起了温暖的成都。

    成都呵!只有它的温暖是值得回忆的!离开已经快要五个月,只在今晚上的寒风里,梅女士第一次正式地又想起它来。几分近乎眷恋的心情使她惘然了。几天来踌躇不决的问题便又触发:不回去,怎么办?到上海来的公务——出席学联会,早已完毕,在先还可以借口齐卢战事,长江航行危险,逗留着不走,现在战事完了,昨天那位同是代表的文太太又催问过归期,咳,这个讨厌的参政运动者!

    梅女士下意识地转过了同孚路的拐角,走进一个什么里了。这儿没有那刺骨的冷风,从后面来的街灯光投射出她的苗条的黑影。梅女士踏着自己这影子走,心里忽然冷笑起来。这也是近来常有的冷笑,而且和从前对于别人的冷笑没有什么分别。她觉得眼前这黑影就是她所要冷笑的另一个自己。这是到上海以后新生出来的第二个自己:丧失了自信力,优柔寡断,而且更女性的自己。她不明白为什么会变出这个不体面的自己来。四个多月前,她乘隆茂轮船顺流而下巫峡的时候,意气多么豪迈;她预想上海是一个广大,复杂,无所不包,活的急转着的社会,她可以在这里头找到她所合意的生活方式,而且她要在这广漠的人海中拱起她的一只角来。可不是应该让她这样打算?她自从跑出了“柳条笼”真所谓所向克捷:她征服环境,她又征服自己本性上的缺陷;她吸引着多少男子向她攒攻,她谈笑自若地将他们踢开;没有一个人能打动她的心,也没有一个人的心胸不被她看穿。然而在这里上海,她逗留了三个多月,只觉得预许给自己的美境愈去愈远。并且好像是不惯水土的植物,她移到此地来后却只有愈变愈坏!现在竟公然有第二个自己在对她本来的自己捣乱!

    怀恨似的追逐着自己的影,她已经走进一条衖,现在是面对着什么人家的大门了。她本能地站住,才知道走错了路,无意中又跑到一个朋友所住的地方。踌躇了几秒钟教育家(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她终于推开门进去。

    客堂里没有人。一盏昏黄的火油灯照出很俗气的小商人家庭的陈设。站在向外板壁上那幅得利图的张开了大嘴巴的渔翁,好像在对梅女士嘲笑。然而有脚步声响下楼来了。

    梅女士急忙地问:

    “是梁刚夫么?”

    突然一阵风来,方桌上的火油灯冲起了极大的火焰,然后跌倒似的往下一沉,就灭了。似乎感得什么恶兆,梅女士不知不觉退到了窗外天井里,毫无理由地起了恐怖。晚上来这里,还是第一次,而况又碰到没有灯,当然这古怪的房子不能不使她更多几分神秘的疑忌。她惘然站在那里,竟忘记了说话。

    灯再燃亮了时,梅女士看清楚果然是梁刚夫,便又活泼起来。但是这位少年站在客堂的长窗边,挺直了胸脯,仿佛是不让梅女士进去。虽然因为背着光,看不见他脸上的气色,但梅女士很无误地知道自己脸上正受着他的冷峭的凝视。她感得有些局促了。而且她又照例地猜不透这冷峭的眼光藏着什么意义。

    “原来是你呀。谈十分钟是可以的。”

    梁刚夫轻声说,侧过半个身子。现在梅女士能够看明白他的脸了。依然是那样不可捉摸的冷静!他的紧闭的嘴角旁有一种似笑非笑的皱纹。他的结实而颀长的躯干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是一个可爱而又可畏的人。

    梅女士笑了一笑,走到客堂里,把精神集中起来,慢慢地回答:

    “你还有事么?我不过顺路进来谈谈。不到十分钟,也可以走。”

    梁刚夫点头,在近旁的一张椅子里坐下了,便拿出纸烟来燃着,撮着嘴唇吹出淡青色的烟气。他是在等待梅女士开口。

    “那位文太太又来催我回四川了。她说再延迟下去,上游水浅,便要麻烦得多——”

    似乎特地找出这些资料来,梅女士用了很游移的口吻企图引起活泼的谈话。她的眼睛却注意地望着梁刚夫。在“多”字上,她故意顿住,满怀接受一句“你到底去不去”的反问,然而没有。她看得很真切,梁刚夫还是悠然吹烟气,毫无惊异的表情。这在受惯了注意的梅女士自然觉得太难堪,她的二重人格突又出现,突又回来了她本来的自我,因而接下去的话便又转为高亢尖利的调子:

    “好罢!我打算回去呢!没有来上海的时候,多少有几分幻想,尤其在船上的时候;来了,住过三个月了,才知道亦不过尔尔。当然是文明的都市,但是太市侩气,人家又说是文化的中心。不错,大报馆,大书坊,还有无数的大学,都在这里。但这些就是文化么?一百个不相信!这些还不是代表了大洋钱小角子!拜金主义就是上海的文化。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有点市侩气,你看,这里也挂着渔翁得利图;不错,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成都虽然鄙塞,却还不至于如此俗气!”

    梅女士痛快地呼出一口气,觉得自己又站得高高地,蔑视一切,践踏一切了。不幸这高兴极不耐久。她立刻又浑身冰冷了,当她听得了梁刚夫的回答:

    “据我想来,你也是回去的好。对于你,上海是太复杂!”

    “我不明白你这话的意义。”

    “就是太复杂。你会迷路。即使你在成都也要迷,但是你自己总觉得是在家里。”

    被人这样看轻,是空前的;梅女士愤怒得心也痛了。她用劲瞅了梁刚夫一眼,转身便走。梁刚夫竟不挽留,望着梅女士的背影微笑地喷出一口烟,便关上大门。

    那沉重的木门碰上的声音好像在梅女士的作痛的心窝又加了最后的一击,她几乎迸出眼泪来。她飞跑着穿过马路,闯进自己的寓处。寓主人刘厅长正在照例地和宾客们打牌。梅女士悄悄地躲过了他们的注意,就跑到自己房里。

    在大镜子里照一下,她的脸色异常惨白。好像受伤者摸着了自己的创口,她全身发抖,软瘫在沙发里了。牌声和谈笑声从楼下传来。还清晰地听到了那位惯打错牌的国故专家谢老先生的连声懊丧。这位谢先生,据他自己说,和梅女士的父亲有点“世谊”词赋老名家,但近来也用白话著书了;梅女士记得第一次在这里遇见他谈起旧谊的时候,他说过几句洞达世情的话:“尊大人也太古执了。虽然,他不愧为景岳嫡派,也得穿一身时髦衣服,譬如诊病的时候,不妨带一只温度表,叫病人夹在腋下,验验温度,那就是西学为用的国粹医生,准可以门庭若市了。何至悒悒不得志,奄然物化!又如我,近来也写白话文,就因为这是一件时髦衣服。自然还是那些群经诸子,不过穿了白话衣,就成为整理国故,不然,就是国糠国糟。你不要笑。是不是你也不能不换穿旗袍!”这么想着,梅女士下意识地看看自己的浅青旗袍,于是又连想到去年死了的父亲,以及此外的一些人,惘然在心里自问:

    “还是不回去罢?故乡的一切都是不堪依恋,还是努力认识这新环境罢?只是这刘厅长的公馆不能再住下去了,换一个什么地方罢?”

    梅女士不满意现在这寓处,因为是惠省长介绍来住的,说不定这里的上下人等都把她看成省长的外宠罢,而且这里的生活习惯也和成都太相像。她要摆脱那些腐心的过去,她要完全遗忘那颠倒错乱的过去。

    但是在梁刚夫那里受到的创痛第二次又发作了。她不明白自己的哪些地方受他看轻。想来自从在全国学联会认识了这位同乡,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期间内,她何尝有什么乖张的行动,难道是自己的太亲热,太多的过访,惹起人家的讨厌么?真是时代环境不同了!只有过男子们来仰望她的颜色,万料不到今天是反其道。男人们是那么的不配抬举罢?可又不尽然。梁刚夫有点古怪:不全是性情上的冷峭,也有行动上的不可测。就为的是站在这个更刚毅的人格前,所以她自己形成脆弱。也就为的是看不透人家的秘奥,所以她不能抓住他,却反受到冷落。这里就伏着创伤的症结!

    梅女士再对镜子端详自己的面孔,还是那样惨白。又像是找得了她的第二个自己,她本来的自己愤恨地诅咒了:也用更傲然的蔑视对待梁刚夫罢!给他看了点利害以后就永远丢开他!再像从前一般高视阔步,克服这新环境罢!记好谢老头子的议论,这里的人们只不过有一套更时髦的衣服!

    这样自己策励着,梅女士急忙跑出房来,到了牌声喧阗的客厅。在眩眼的灯火和杂沓的人影中,她稍稍感到那个不名誉的第二个自己的黑影确是离开得更远些了。她踅到一架大餐橱前面,拿起白兰地酒瓶,喝药似的咽下了两杯;于是便有繖形的粉霞在她眼前浮起,于是她便冶笑纵谈,直到飘飘然如在云雾中,支持不了自己。

    两天以后,在留沪学习法文,预备出洋的理由下,梅女士请文太太独自回四川去复命了;同时她也从刘公馆里搬出来,暂时借住在谢老先生家里。

    教法文的人,不能马上找到。梅女士只有访访朋友,每天地消磨时光。现在她的寓处离开梁刚夫的地方更远了。她是故意要离得远些,她想逃出那位怪人的威胁,恢复她自己的面目。她在新认识的秋敏女士家里做了熟客。在这里,她感得很自在。并非因为她对于那位娇小玲珑喜欢说话的秋敏女士以及她的苍老的丈夫都投契,乃是因为她看得透他们的心胸。在表面上看来,这一对儿很恩爱,但是梅女士早就看出秋敏女士有隐痛。这一点,聪明的秋敏女士从没正面表示过,却时常流露在她的一半儿牢骚一半儿吹的谈话中。

    一天午后,梅女士又跑到秋敏女士家里,刚推开了门,便看见梁刚夫的冷静的面孔。这意外的邂逅,噤住了梅女士,而梁刚夫亦只随便点一下头。站在旁边的秋敏女士却好像什么传家宝贝露了眼,皇皇然招呼梁刚夫到后门口低声说了好半天,这才摆出一付了不得重要的面孔回来应酬梅女士。

    “刚才那一位,你不认识罢?”

    看见梅女士始终谈着别的闲文,秋敏女士忍不住发问了;

    自然那言外之意是惟恐梅女士回答了“认识”

    梅女士故意摇头,抿着嘴笑,心里料准了秋敏女士一定又有一番好吹。

    “呵,你不认识他么?连他都不认识!是你的同乡。他的大名——嘿,跑来跑去有人注意他。半个上海在他手里呢!前天他也来过——哦,刚巧你回去了。对你说说也不妨,他来找张先生商量要紧事,真不巧,张先生出去了,幸而那些事,我也有点头绪。密司梅,你看,我真要累死;他来了,小孩子又在哇哇地哭。咳,那些事情,一直要忙过后天!喂,后天不是七号么?”

    异样地收束住了,秋敏凸出她的一对大眼睛,向梅女士瞪视。这是她谈得起劲时常有的姿势。梅女士忍住了笑,却装作猛然省悟的神气说:

    “记起来了。在同孚路相近的什么里,看见过他。”

    “一定是你看错了。我知道他不会住在那个地方。梁——”

    秋敏女士突然顿住,把一对大眼睛凸出得更多些。

    “你是不错的。我说的玩呢!”

    带着忍俊不住的笑声,梅女士轻轻地拔去秋敏的惊疑,便转换了谈话的题目。

    可是再发动的对于梁刚夫的热望,在梅女士心里逐渐加强,无法照旧轻松地闲谈下去了。从秋敏家里出来,梅女士就决定到同孚路。刚才无意中拾来的秘密,好像是一套新式的武装,帮助梅女士建立起久已失坠的自信力,把未来的胜利预许给自己。

    这一次,梁刚夫住所的大门却不能一推就开。敲了半天的门环,还是没有人出来。梅女士失望着要走了,忽然从身后闪出一个人形来,一张野猫似的面孔,两只阴沉沉的眼睛,立刻在梅女士的记忆中勾起了一些什么东西。是呀,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面貌,这样一个女子!

    然而这位猫面人先笑了,低声说:

    “你是密司梅。”

    岁月不能改变人们的声音。梅女士立刻记起来了,她狂喜地拉住了对方的手,匆忙地倾倒出一大串惊讶的问句:

    “黄——黄因明,是罢?三四年没有你的消息呢!怎么你也在这里?几时来的?现在你的住处?”

    黄因明并不回答。一对阴沉沉的眼睛钉住了梅女士的脸。然后她拉着梅女士,绕过那半条衖堂的一排房子,走进了衖尾的一个后门。原来就是梁刚夫所住的那间房了。客堂里并没有人,但黄因明却引梅女士到楼上的亭子间。

    闹热的谈话开始了。黄因明只是抢着询问梅女士的经过,不给梅女士半点机会来反问。稍稍兴奋了的梅女士最初并没觉得黄因明的谈话的战略,但是她自己的好奇心积累下许多问句必得倾泻出来,于是在说到自己近况的时候,她就转过来苦苦地追问了:

    “这里是你的家么?怎么总没见过你!还是在学校里读书罢?你的哥哥呢?”

    “哥哥在汉口教书。啊,嫂子的事情应该告诉你。自从那一年——民国九年,十年罢,我送她到了汉口——”

    “你是一个人在上海罢!一星期前,这幢房子还是个姓梁的住着呢!”

    梅女士剪断了黄因明的看来似乎是冗长的叙述,又追问着目前的重要问题。

    “我是刚搬来。只租这个灶披楼。没有什么姓梁的。”

    “那么谁是二房东呢?”

    “我还是不很明白。”

    梅女士微笑着向黄因明瞥了一眼。虽然黄因明的回答是那样圆滑无缝,但梅女士已经敏感到那声音的干燥空虚。她看出了这里头又有一些小小的秘密。眼前的黄因明比从前略见苍老。顽皮的少女举动已经没有了,她那严肃的圆脸儿上流露着不可捉摸的差不多和梁刚夫有点相像的冷静;她的一对饱含经验的眼睛虽然还是那样阴沉沉,但热情的光也在其中闪动。总之,已经不是当年的黄因明!所不变者,只是她那抢着说话的神气和尖俏的口音。梅女士站起来,旋转着身体,看这小房间的简陋的铺陈,然后再回到黄因明跟前,将右手按在她的肩膀上,带些感叹的意味说:

    “不料在这里又碰到你,更不料小妹妹的你在三四年里已经换了一个人。”

    “你也不同了。你比从前更美丽,更迷人。”

    “又是开玩笑了。不过,因明,记得你从前说过这样的话:你不愿意装假,并且还要故意揭破别人的假面目,因此你没法住在自己父亲那里;是么?我想四五年的时间或者也已经把你这个脾气也改了去!”

    “我先要听听你对于我观察的结论。”

    “我是觉得你连这个也变掉了。不然,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尽扯谎呢!”

    黄因明的眉毛跳了一下,随即又笑起来,抓住了梅女士的手用劲地捏住,似乎在说:当真么?请你原谅。梅女士却不笑,很委屈似的更进一步说:

    “我又记得你还有这样的意思:你不能忍受别人家的无理由的怀疑,你遭了冤屈时,你要发脾气,很大的脾气。我也是这样的性格。这几年来,我到处惹人家猜忌。好像我是专门搬弄口舌,挑剔是非的无聊人,即使是极不要紧的话,也不敢落在我耳朵里。但是,因明,我们是老朋友,请你公正的批评!从前你嫂子对我说的话,你自己对我说的话,有没有半个字漏了我的嘴?”

    现在黄因明的脸色也变得庄重了,她的回答很恳切:

    “梅,不要多心。并没怀疑你。不过你的问题都是——我无从答复的。”

    “难道承认有一个梁刚夫也是‘无从’的!这不是你反对了从前的不装假么?”

    “关于我个人的事情,我还是永远不说假话。然而关于别人的或是和别人有关系的,我也不能对第三者公开。”

    “即使是认为可靠的朋友也不公开么?”

    黄因明微笑着,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她才慢慢地说:

    “梅,和你不相干的事,顶好是不管。将来我也许可以详详细细告诉你,但是今天不行。还是谈我嫂子的事罢。”“好!你的嫂子,我猜想来:一不曾做尼姑,二不曾自杀,三不曾闹离婚!”

    “都没有。在路上,我就把她劝好。”

    “那么,搁开你的嫂子我们不谈罢!”

    “但是还有些旁的事——”

    “但是还是不谈。记得你刚才说过,不相干的事不要多管呢。”

    黄因明苦笑了。她的眼光在梅女士脸上溜了一转,就站起身来,摇摆着肩膀。梅女士也站了起来,伛着腰摩平衣服上的皱纹,却又仰起头来说:

    “还有一个问题,不回答也由你:密司秋敏是不是认识的?

    你对于她有什么批评?”

    “认识。批评么?是一个没有什么大意思的女人!”

    黄因明把“女人”二字咬得很重,好像她自己真不是女的。但到底这是坦白诚挚的答复,所以梅女士似乎也很满意。她拿起黄因明的手来紧握一下,就说“再会”当黄因明去开后门的时候,梅女士向客堂里瞥了一眼,可不是依旧朝外挂着那幅得利图,只不过少了一排椅子,多了高高的两堆纸包,似乎都是些印刷品。

    在谢老先生家的梅女士的房里,有一封信等候着。在路上的梅女士心里,却等候着什么魔法的幻术将自己挺直些。刚才的耳闻目见,压在她心灵上,使她不能不意识到自己是在爬着走,虽然从下面瞥见了人们的若干底蕴,却无缘正视着她所热望的脸孔。她觉得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的被人家看作不可与庄言和不足信任。她烦闷地在心里问自己:难道当真他们都强过她么?这野猫似的黄因明,这幽灵样的梁刚夫,还有甚至于这一位没有什么大意思的秋敏?现在她多少总知道一些他们是干的什么把戏,她也早就听说有这么一种把戏,然而何必如此鬼祟,而且防贼似的防着她呢!

    “好罢!不要把人家看得那么低!你们会干的把戏难道我就不会?好,我们来比一比!希罕你们的秘密,你们的活动,倒要看一看谁厉害些!”

    当这个撞上来的主意在她心头回旋到第二遍时,她忘形地快活了,将黄皮鞋的高跟连敲着车上的踏脚板。车夫以为是到了目的地,便在路左停下来。梅女士惘然下车,将早就准备在手里的钱给了车夫,就匆匆地沿了行人道往前走,心里继续着思索如何去独立门户,做梁刚夫他们的所谓活动。她立刻筑起了许多空中楼阁,又随即一一推翻。对于这项新事业,她实在没有头绪。她以前不曾留心过政治。并且她以往的生活经验只把她训练成怎样去操纵一位多少有点色情狂然而不敢触犯旧道德的小官僚,小政客,或是小军人;她能够从秋敏女士那一类人的脸色举动读出他们的内心的活动,但是不能从报上的记载中嗅出社会的要求。

    她的脚步慢了,无助地举眼四望,这才诧异她自己站的地方离开她所住的鹏举里还有一站电车路。

    在阴暗的心情下,她走进自己房里,首先就看见了那封等候已久的信。她拿起信封来看一眼,马上又放下了。是徐绮君从南京发的信。无济于她目前的懊丧的一封信。但是思想却转到徐绮君身上了。三个多月前轮船到南京时和徐绮君久别相见的情形又回到梅女士记忆中,尤其是下关旅馆里的半夜话。那时江浙的战云正笼罩在沪宁路沿线,南京的道路偶语都是关于战祸将在何时爆发的猜测,那时徐绮君不是也谈着政局,不是也说过“反直”的政团怎样在南京暗中活动么?那时她——梅女士自己,岂不是说过对于政治没有兴味,而且还有“君子群而不党”那样酸气喷人的话么?可是现在,她却又跑到了那时的对面,当真两个月前听到的隐隐炮声会燃沸了她的血?

    梅女士忍不住苦笑了,很随便地拿起徐绮君的信撕开来。多么奇怪呀,有这样的事!梅女士难以相信似的揉一下眼睛,从头再读那张信笺,可不是明明白白写着:

    从前你提起过那位李无忌,昨天无意中遇到了。

    你说他从前缠住你,很使你讨厌,是么?现在他改变了。

    他不找恋爱,说是“无聊”的恋爱;现在他干政治运动,或者你会因此更讨厌他罢?可是他知道你在上海,一定要我说出你的住址;没有办法,我已经告诉他了。

    梅女士撩开了那封信,躺在床上想。政治运动?什么政治运动!也许就是梁刚夫他们一党罢?那样小丈夫气的李无忌也是一伙么?梅女士真觉得自己想独立门户的念头是很对了。她所看不起的人们都在那一边,都是一伙,而她自己却被视为不足道,不堪信任;天下事就是这么颠倒可笑!这种愤愤不平的情绪果然将她挺直了。素来私衷敬爱的梁刚夫,此时在梅女士的眼前,也变成了卑污渺小。

    她渐渐替自己规划出课程来了:留心看报,去接触各方面的政团人物,拿一付高傲的脸孔给梁刚夫他们瞧。她的反感太厉害,所以她觉得这第三项也是必要的。

    但到晚餐时,梅女士又知道还有第四项功课在等候她。谢老先生已经替她找得了教法文的先生,是一位天主教的老牧师。梅女士没有法子,只好把上午的时间答应给法文先生。可是却没有料到因此她连晚上也不能出去逛了。老牧师太厉害,每天要逼着背生字。

    这么两头忙着,所有的预算便都出了岔子,不过日子是过得更容易,十一月的日历快要扯去一半,报纸上每天载了许多促开“国民会议”的呼声。一些向来没有人知道的“公团”突然露脸,今天一个宣言,明天又是一道“快邮代电”似乎全上海的人心真在那里为了“国民会议”而跳动。梅女士再没有心情去研那些le,la,ies了,先撒一个谎,就给老牧师十天的休息。似乎要补偿过去的损失,她整天在外边跑。首先去找黄因明。没有见到。她那个房子里又换了一班人,全是些面熟陌生的青年,而且大门上多一条洋铁招牌,好像是什么“上海各界促进国民会议临时办事处”可是第二天上午,梅女士也挤在法大马路外滩码头前看人家欢迎总理的热闹,猛然瞧见黄因明了。这位野猫女士穿着灰布长袍,拿了很厚的一叠印刷品,在人丛中分发。

    “因明!忙什么?”

    梅女士踅到黄因明背后,轻声唤着。

    黄因明似乎吃了一惊,疾转过头来,见是梅女士,便回答一个微笑。

    “才五六天不见呢,你又搬了家么?怎么也不通知我一下!”

    “没有搬呀!你到了同孚路么?”

    “昨天刚去了。人倒见了不少,问来问去,都说不知道;

    我也没有上楼去。”

    “哦,他们只租了楼下客堂。楼上住什么人,他们不明白。”

    “难道他们的事不和你发生关系么?”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