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客居 www.shukeju.cc,丰臣秀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清洲会议

    织田信长有信忠、信雄、信孝及信胜四子。

    本能寺事变时,长子信忠正在二条城。他听见父亲战死的消息,就率领少数手下突袭明智军,不幸战死。信忠颇有信长的风范,死时才二十七岁。

    次子信雄为北田家养子,三子信孝为神户家养子,四子信胜为秀吉养子。

    信忠战死,留下信维及信孝是织田家的不幸,因为两人都是浅薄而没有见识的男子。

    信长死后第二十五日——天正十年(西元一五八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织田家重臣群集清洲城开重大会议。参加的有柴田胜家、羽柴筑前守秀吉、丹羽长秀、高山右近、中川濑兵卫、佐久间玄蕃、筒井顺庆、前田利家等人。

    会议席上,为了继承人问题,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意见相左。柴田胜家说:“应由神户信孝殿继承信长公。”

    秀吉说:“信孝殿为神户家养子。当然该由信忠殿之子三法师君继承。”

    信忠之子三法师虽只三岁,但正如秀古所言,是继承织田家的正统人选。

    但是,柴田胜家对于草履夫出身,而获得显赫功名的秀吉,一向反感,所以诘问秀吉说:“信孝殿是智勇兼备的人物,仅仅三岁的三法师君,怎能治理刚统一的日本!”

    柴田家是织田家历代重臣,当兵士时的藤吉郎是没资格与胜家直接交谈的。如今,诸侯看待羽柴秀吉竟远比柴田胜家为重,使得胜家十多年来,心中甚为嫉妒和愤恨秀吉。隐藏在心中的不满,如今爆发了。

    秀吉据理力争不肯让步,面带微笑说:“拥戴三法师为君,以神户信孝殿及北皇信雄殿两位为摄政,共同治理织田家为宜。”

    他们意见一直不合,无法折衷。

    赞成胜家的是佐久间玄蕃,拥护秀吉的是丹羽长秀,前田利家等人则采取中立的态度。

    秀吉终于说:“既然如此,胜家殿不妨自行拥戴信孝殿为君,在下则奉三法师君于长滨城。”

    言毕,自行返回长滨城。

    胜家大为气愤,对信孝说秀吉的坏话,并煽动说:“情形已极明显,秀吉是个想扳倒织田家,夺取天下的野心者。拥戴年仅三岁的三法师君,只是欺世盗名的手段。信孝殿,请讨伐秀吉。”

    信孝如果是思虑周密的人,就不会轻率的被柴田胜家的言辞左右。可是,信孝相信了胜家的话,竟说:“秀吉确是妄自尊大!”

    于是兴起打倒秀吉的念头,并开始准备。

    风声当然传到了长滨城。秀吉神色黯然,对黑田官兵卫等重臣说:“信孝殿真是愚钝。余虽不愿与信长公之子作战,但如不防备,恐将被灭亡……如今只有与柴田胜家决战一途了。”

    秀吉立即飞檄四方。

    于是天下一分为二。

    柴田胜家一方为佐久间玄蕃盛政、胜家养子柴田胜政、佐佐成政、安井左近、毛受胜助、德山秀有、原彦次郎氏次、不破元治等,全军六万人。

    羽柴秀吉一方为丹羽长秀、高山右近、黑田官兵卫、蜂项贺彦右卫门等,四万人。

    织田家的龙虎,彼此倾其全力,一步一步迈向非胜即死的大决战。

    2.贱岳七枪扬威

    天正十一年三月,战火点燃于中部及近畿的山野。

    这一场大决战,展开在高山峻岭、大湖周围、城外民家密集的市街、平原、森林等地。但是,决定最后胜败的血战,却极为短促。地点是贱岳。

    五月二十一日晨,清朗的晴空下,以耀眼的金葫芦为旗帜,在法螺声、战鼓声及钲声中,秀吉军排山倒海般急追柴田军而进入贱岳。

    在崛切断崖的一处绝壁,柴田胜家儿子的柴田胜政军有的攀登、有的滑落,正喘着气,辛苦的撤退。对面三十公尺左右也是绝壁,往谷底看去,令人寒栗。

    上午七时,突然一阵枪声响自对面的东断崖,只见数百名胜政军坠落谷底。胜政军愕然之下一看,连西侧断崖也出现了秀吉军,真是四面受敌。

    跳跃灌木丛,踢散野杜鹃花,直冲上来的秀吉军中,有一组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名传后世的贱岳七枪——已故竹中半兵卫组训的侍卫队的七个年青人:福岛市松、加藤虎之助、片桐助作、奥村半平、大谷平马、加藤孙六、石田佐吉。

    另外,还有被称为贱岳三刀士的石川兵助、伊木半七、樱井佐吉。

    看见这些年青人,为了敢得强敌首级,纵横战场,勇敢善战,秀吉感到非常的痛快。

    挑战柴田方首屈一指的猛将拜乡五左衙门的是十八岁的少年石川兵助。

    拜乡五左衙门见是少年,喝了一声:“小子,闪开!”

    随即以抢挥打。

    “看刀!”

    从枪下穿过的兵助用白刃横扫,只听得马悲呜一声,举起前足跃立,兵助扑向跌落地面的拜乡。一瞬间,纠缠着的两个人,从崖上倒栽到谷底去了。

    “兵助!”

    片桐助作边唤边往下滑;谷底的两人已死,却仍互缠不放。

    加藤虎之助与敌方火枪队长户波年人,互显绝技,杀得难解难分,终于以十字形枪刺穿年人胸膛。

    福岛市松与敌方大将浅井吉兵卫,缠斗数十分钟之久,终于取得吉兵卫首级。

    加藤孙六击取山路将监,糟屋助右卫门击毙德山五兵卫,樱井佐吉杀死宿屋七左卫门。由于这些年青武士的奋战,柴田军溃败,一路向西败走。

    秀吉军乘势急追再急追,由山地战转为平地战,柴田胜政血溅田野而死,佐久间玄蕃则被活捉。柴田全军如雾般溃散无踪,胜家逃回北庄本城。

    但,北庄城内仅有两千余残兵把守,城外却有秀吉军四万,将城四周包围得水泄不通。

    胜家在城阁内点亮灯火,与重臣们把酒交谈之后,从容进入内室切腹自尽。真不愧是名门武士出身。

    一听到柴田胜家大败的消息,神户信孝离开自己住的岐阜城,到木曾川边的一间古寺,切腹自尽,时年二十六。

    3.天下统一

    信长死后仅仅一年之间,天下平定了,已经没有可与羽柴秀吉相抗衡的人物。本来倾向胜家的伊势国泷川一益也已投降;广岛的毛利一族,不得不承认秀吉势不可当,保持着静默;九州的大友义统也派使向秀吉敬致贺辞;越后的上杉景胜(谦信之子)派使签订同盟。

    但是,仍有一潜藏着的英雄,默默地注意着秀吉如何征战取胜。那就是德川家康。

    秀吉很想知道家康究竟在想什么,有些什么打算。当然,家康或许也在小心地揣测,秀吉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不久,家康派使呈上亲笔书信给秀吉。祝贺大败胜家,天下太平。

    秀吉当然非常高兴。

    战争已结束,和平终于来临了!日本全土子民,同声庆幸四海升平!

    是年,秀吉四十八岁。

    秀吉已是称霸四方,无人敢反抗的人物,能顺自己的理想施政了,而秀吉的性格是,地位愈高,愈重视自己的责任。如今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秀吉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确保日本的和平。

    于是秀吉命令诸侯实行“刀狩”。所谓“刀狩”就是征收民间的所有武器,然后全部熔铸成铁钉、螺钉夹等,用于京都新建的大佛殿上。当时的日本,不仅武士,就是和尚或老百姓,也都持有刀、枪、确刀、弓箭、火枪等武器。其实这也难怪,因为天下混乱,随时随地可能有战事发生,大家为了自卫,都备有武器,可是反过来说,连老百姓都有武器的话,难免动不动就动力动枪,这就难怪战乱频仍了。秀吉所以断然实行“刀狩”,就是期望获得真正的和平。

    秀吉又推行的一种治理方法是“城割”,也就是把多余的城一一柝除。因为他认为日本国好不容易统一了,以前作为战争根据地的城仍然很多的话,诸侯易起背叛。

    其他,废止关哨、开发交通、发展商业等等,秀吉脚踏实地的施行良政,可说是前所未见的大政治家。

    4.兴建大阪城

    战后,秀吉脑中有一个大计画——兴筑大阪城。

    当时,文化的中心是城。高耸入云的天主阁是文化的象征。

    恰如夏夜里无数的飞蛾喜欢到灯火周围,蚁群趋往甜蜜的食物,新的城一建好,人民就怀抱着美丽的希望,群集于城的周围谋生,那么新时代的新文化必定跟着产生。

    秀吉想建筑空前未有的、豪华壮丽的城,是由于企盼实现文化建设的理想。战争是破坏,破坏之后就必须建设。

    大阪真是非常适合作为建设之地,它一面临海,境内有淀川,直通皇官所在地京都,并与港口界为邻和外地贸易,左有美丽古都奈良,右有山阴及山阳两道。连结四国与九州海陆通道的大平原的中心地——大阪。不但宜于建设新文化,而且便于号令天下。

    地点既然选好了,秀吉立刻着手进行,预计一年完成。下定决心以后,就贯彻到底,排除万难,且绝不拖延,是秀古的成功处,也是他伟大的地方。

    秀吉的构想很大。前田玄以遵从他的嘱咐,尽量做大规模的设计,但是秀吉看过设计图后,仍然嫌小,秀吉认为天下已经平定,紧接着的是积极建设和拓展对外贸易,因此,必须把大阪建设成日本空前未有的大城。

    秀吉最讨厌“萧规曹随”式的英雄。日本全土统一之后,他的眼光立即转向海外。他认为日本想富有,不但要输入海外的文化,本身也必须有不亚于外国文化的伟大成就,城就是其中之一。要有能让外人赞叹的大规模而美观的建筑,才能使日本与外国有同等地位,做平等交易。从这个观点看起来,设计成的大阪城,在秀吉眼中仍嫌太小。

    兴筑大阪城的工事开始了。工人六万,木材由各地砍伐后。经由海陆路运来;城墙用巨石,由四国及中部地方以数百艘船运来。普请(工事)奉行是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及浅野长政。筑城的同时,大阪市区也开始建设。

    某日,秀吉来视察这一大工事。

    昔日的荒野不见了,沼地填满,山丘铲平,濠沟纵横挖凿,市区道路拓宽,商店林立。遥望港口,只见无数帆船,匆忙出入,运输木材及石材。视力所及的陵地上——东至大和川,北及淀川,西到横掘川,南止大濠沟的工地,有辛勤工作着的数万工人。

    建造出日本国土上从未出现过的大城。宏愿得偿的秀吉,满足的点着头。

    和那些生为诸侯之子而只知墨守祖先遗业的人相比,秀吉的抱负远大多了。

    出生于贫穷的农家,生长于难言的逆境,度过无暇求学的少年时代的秀吉,一旦出头,仍能不断充实自己。他的思想随着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