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客居 www.shukeju.cc,池上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喜欢吃豆腐,仅次于吃辣椒。近些年在外赶饭局多,只要有人请我也点两个菜,我点的第一个是虎皮青椒,第二个必定就是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或者别的什么豆腐。

    我对豆腐的感情可谓渊远流长根深蒂固,少说也有四十多年了,豆腐可称得上是我的一位“贫贱之交”

    少年时家里生活拮据,肉鱼蛋很少问津,唯一的奢望就是能够时不时吃上点豆腐。那时候豆腐凭票供应,豆腐票被母亲当作宝贝似的锁在抽屉里。隔好久才从中扯几张到国营菜场去买几块豆腐回来,于是那天我们全家便如同打牙祭。那时候的豆腐做得很干,四四方方,四周有框模压出来的印痕,拿在手里沉甸甸,上下抛接也不易损坏。母亲将每块豆腐成井字形切成九小块,在锅里蘸上一点点油细细干煎,煎熟以后再掺上些许盐辣椒酱小葱等佐料,这便成了我们极可口的佳肴了。我家兄弟姊妹多,摊在每人碗里不过只三两小块。那时我们没有围桌吃饭的习惯,各人盛上一碗饭,夹上几小块豆腐,走到一边去边吃饭边和邻人聊大天,塞上一大口饭,啃上一小口豆腐,很快便将一碗饭打发下肚了。同样受我们欢迎的还有豆腐的“残渣余孽”豆腐渣,不管是成圆饼式的还是呈散状的,只要是和辣椒粉拌在一起,那也必定是我们极难得的下饭菜了。

    儿时培养起来的对豆腐的感情陪伴我上了中学。那时我在武昌住读,学校附近有家餐馆,这家餐馆做的其他菜我一点也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五分钱一碗的豆腐汤。碗不大,汤中也少见油星,但汤中的豆腐却很嫩,吃起来特别香,至今仿佛我还感觉得到那豆腐汤的香味哩。有时我从家中来校未赶上食堂吃饭,必定是到那家餐馆去吃,对其他菜我无钱一顾,只点这一碗五分钱的豆腐汤。这家餐馆在当时还算有点规模,馆名好像就叫“武昌餐馆”不知现在还在不在。我至今还记着它,它却是不会记得当年那老喝五分钱豆腐汤的一脸稚气的中学生的了。

    我和豆腐成为“莫逆”当推上山下乡时期,当时每个知青的安家费仅为二百六十元,这是我们安家立命的本金,安家即是要建房,立命即是要吃饭。饭尚可以到生产队借支挑谷,年底再一并在工分中扣还,但蔬菜却是无从借支的。生产队分给我们的菜地当时正荒着,开垦出来一时也长不起蔬菜。好心的队长特地分配给了我们一堆雪里荭,动员队里一群婆姨嫂子们整整突击了一天,将之剁碎腌了满满一大缸。这一大缸雪里荭虽然解了我们整个冬季的菜荒,但毕竟过于单调。于是我们便隔三差五到十几里以外的集镇上去赶集,肉鱼是断然不敢买的,太贵,但豆腐却定然少不了端上几块回来。农村的豆腐和城里又不一样,有棱有角,白得诱人。每次煎豆腐时我们都是施展浑身解数,缺油少盐不怕,只要有辣椒做佐料就行。通红通红的辣椒粉裹着半嫩半焦的豆腐端上桌来,那便是我们最惬意的聚餐了。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可笑,那时我们的的生活费几乎将近一半都用来端了豆腐。

    到企业工作后条件好了一些“三月不知肉味”的日子相对少了,几乎每份菜中都见得到肉腥。猪肉炒菜每份一角或一角五左右,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奢侈了。肉当然比豆腐更要好吃,只可惜份量太少,一份菜中猪肉只是像征性地有那么几块浮在上面而已,但豆腐烧肉则使豆腐格外变得鲜美可口。几乎只要食堂的黑板菜谱一挂上墙,我就两眼朝上急不可耐地看上面有没有豆腐烧肉。只要黑板上有这一道菜名,我的心情就必定特别地好,工作的劳累感也立时抛在了九霄云外,排队买饭时嘴里还要哼那么几段样板戏什么的。有时四两饭不够,吃完后再加二两,豆腐烧肉也是必要再加一份的。

    人的一种嗜好往往都有一个逐步形成逐步巩固的过程,说不上是好是坏,但一旦染上,想改也难。我对豆腐的嗜好就是如此。而且这种嗜好由此及彼,也自然嗜好上了由豆腐衍生或延伸的其他本家。

    儿子六岁时我曾带他到江浙旅游,在无锡的街头见到有卖豆腐花的,白白稠稠,和湖北的豆腐脑相似,但却没有豆腐脑的腾腾热汽,而是一种解热食品。清凉的豆腐花舀满一碗,面上加些小葱香油咸菜酱油之类,搅合后喝起来有味道得很。儿子至今还记得无锡的豆腐花,这豆腐花应算得上无锡的一种风味小吃吧。

    与豆腐相关的豆制品如香干面筋火腿千张腐乳等也都是我所喜爱的食物。那一年去普陀山,热心的主人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一桌斋饭,乍看是满桌的鸡鸭鱼肉,细看却都是由豆制品制成,十分精致耐看,既合口味,又饱眼福,比那些纯粹的大鱼大肉要强多了。像这样的斋饭我在黄石的东方山和市内的一家寺庙也吃过几回,但其色香味比起普陀山的那次就近乎于“小巫见大巫”了。

    豆腐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将大豆或豆饼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再加入少量石膏或盐卤,使豆浆中蛋白质凝结以后,再放入框中,压去过剩水分即成。制成后的豆腐其实还只是一种原材料,欲制成一道精美的菜肴那就得看厨师的本事了。不同的厨师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无论是煎是烧是煮是炖还是剁成泥似做成圆子或掺在其他食物中,豆腐都有它特有的味道。吃起来不腻,也不会反感,顶多是吃饱了不能再吃了才罢。而且它也富有营养,不会比肉鱼海鲜们逊色。即使是臭豆腐吧,也确实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我每次路过臭豆腐的家乡湖南,餐桌上也总是少不了上一盘独具风味的臭豆腐的。

    豆腐不是价格昂贵的菜,但它既进得寻常百姓之家又能上得雍容高雅之堂,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它既非“下里巴人”也不是“阳春白雪”可谓贵贱均喜老少皆宜。这就好像生活中的一种人,任何人都可以与之交往,没有等级界限和贫富鸿沟的羁绊。与豆腐四十多年的交往常常还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旧交,我总念念不忘豆腐的好处,不喜那挥霍浪费的酒池肉林,其中也含有那么一点“贫贱之交不可忘”之意在内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